部门 | 品级 | 官职 | 说明 | 任命 | 三公/孤 | 最高荣誉性官职,主要用于尊崇德高望重的大臣,实际权力有限,更多是象征性的加衔。其地位虽高,但实际权力取决于所兼任的职务,中后期成为权臣身份的标志之一。 | 正一品 | 太师 | 设1人,帝王之师,无实际政务,象征最高荣誉。 | 宋乾和 | 太傅 | 设1人,名义上的帝王辅弼,无具体职权。 | 崔政 | 太保 | 设1人,象征性负责帝王安全顾问,无实际军事权。 | | 从一品 | 少师 | 设1人,象征性协助太师辅导太子,无实权。 | | 少傅 | 设1人,名义上的太子副辅,多为虚衔。 | 崔衡 | 少保 | 设1人,常作为军功大臣的加衔(如兵部尚书加少保) | | 内阁 | 中央决策机构,多为翰林出身,主要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。参与御前会议,拥有高级官员任免的推荐权。 | 正一品 | 首辅/中极殿大学士 | 设1人,主持内阁事务,参与决策军国大事。 | 裴诤 | 正四品 | 建极殿大学士 | 设1人,次辅,协助首辅处理政务,分管部分奏章。 | 裴知聿 | 从五品 | 文华殿大学士 | 设1人,辅导太子,兼管礼部、翰林院事务。 | | 正五品 | 武英殿大学士 | 设1人,分管兵部、工部事务,主持修书、编纂典籍。 | | 正五品 | 文渊阁大学士 | 设1人,管理内阁文书档案,参与机要事务。 | | 正五品 | 东阁大学士 | 设2人,协理政务,初入阁者多任此职。 | | 从七品 | 中书舍人 | 设10人,誊写诏书、文书,无决策权。 | | 正八品 | 内阁典籍 | 设2人,管理内阁图书档案。 | | | 起居舍人(宦) | 设16人,掌修记言之史,录制诰德音,如记事之制,季终以授国史 | | | 通事舍人(宦) | 设16人,掌朝见引纳,殿廷通奏,凡近臣入侍,文武就列,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 | | 都察院 | 最高监察机构,与六部并称“七卿”,主掌监察、弹劾百官、参与司法审判及谏诤朝政。其核心职能是“纠劾百司,辩明冤枉,提督各道”。 | 正二品 | 左、右都御史 | 设2人,总领都察院事务,左都御史为实际长官。 | | 正三品 | 左、右副都御史 | 设2人,协助都御史,分管各道监察御史,巡视地方。 | 傅洵之(左)、裴湛(右) | 正四品 | 左、右佥都御史 | 设2人,协理院务,常外派督粮、巡边或兼任巡抚。 | | 正六品 | 经历司经历 | 设1人,掌管文书及档案。 | | 正七品 | 都事 | 设1人,掌管日常事务。 | | 正九品 | 检校 | 设1人,核对公文、卷宗。 | | 从九品 | 司务厅司务 | 设1人,管理后勤杂务。 | | 翰林院 | 中央重要的文教机构,主要负责修史、起草诏书、侍讲经筵、科举等事务,储备人才。还是负责教育培养皇室、宗师子弟的机构。 | 正四品 | 学士 | 设2人,总领翰林院事务,掌制诰、史册、文翰之事。主持经筵讲学,为皇帝讲解经史。 | 宋衍知 | 正五品 | 侍读学士 | 设2人,为皇室、宗室子弟讲读经史。侧重讲学。 | 崔翊 | 侍讲学士 | 设2人,负责校勘典籍,参与修撰实录、玉牒等。 | 崔翊 | 正六品 | 侍读 | 设2人,辅助学士完成讲读工作。 | 宋xx | 侍讲 | 设2人,辅助学士完成修书工作。 | | 从六品 | 修撰 | 设3人,掌修国史、实录、会典等,参与重要文献编纂。状元授此职。 | 江绍文 | 正七品 | 编修 | 设4人,协助修撰史书,起草一般文书。榜眼、探花授此职。 | 薛景x | 正八品 | 五经博士 | 设9人,专研某一经书,为皇室或翰林院提供学术支持。 | | 从八品 | 典籍 | 设2人,管理翰林院图书、档案。 | |
【本坛所有官职整理乃非百度历史产物,严谨搬运及改动二次利用!!!】 |